艺术家送画,谁出手最大方?
艺术家大卫·霍克尼(David Hockney)赠送给影星伊丽莎白·泰勒的作品,其中写道:“亲爱的伊丽莎白和拉里,你们的礼物正在装裱中。非常爱你,大卫、乔尔·罗斯柴尔德和约翰。”
聊及送画一事,艺术圈中的奇闻轶事数不胜数。艺术家面对索画者如何拒绝?又最爱送画给何人?今天,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十个艺术故事,盘点艺术圈送画百态。
01
齐白石:明码标价,谢绝赠送
年少家境清贫的齐白石锱铢必较,甚至被其孙女形容为“抠门儿”。在予画一事上,白石老人有一妙方,其厅房上长期悬挂着:“卖画不论交情,君子有耻,请照润格出钱。”并且说明凡藏画多者,人再来不画或加价;送礼者不答应;介绍者无酬谢;已卖出的画拿回补虫、加印不答应;不改画等等。如此坚定,令不少索画者知难而退。
齐白石卖画说明:凡藏白石之画多者,再来不画或加价;送礼物者不答应;介绍者不酬谢;已出门之画回头补虫不应;已出门之画回头加印、加题不应;不改画;不照相……
中国语言博大精深,在优美的中国话中,特有一词约“润格”,指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,表达含蓄委婉而意义明确。齐白石的润格如下:“四尺12元,五尺18元,六尺24元,八尺30元,册页折扇每件6元;题款者加10元;花卉加虫鸟,每只加10元;藤萝加蜜蜂,每只加20元。”从画幅尺寸到画中意象,白石老人均按价落笔,据传因此还诞生了“半只虾”的经典之作。
02
常玉:拒卖千里之外
当今在市场上一骑绝尘的旅法艺术家常玉,曾经却一度处于艺术市场边缘。在常玉生前,画商向其索画,悉数拒绝。请他画像则约法三章:先付钱,再取画,不予修改。同为艺术家的庞薰琹回忆,他多次看到常玉被人包围要买他的线描人物画,他却把画送人拒绝收钱,这样的行径使常玉与艺术市场渐行渐远。由此可见,送画一事在人情之外亦关乎市场准则。
常玉《双泳者》,水墨、水彩、纸本,20.6×26.6cm,1920-1930年
03
黄宾虹:鄙人只择人而予
黄宾虹对予画一事曾言:“鄙人只择人而予,非经知交介绍不动一笔。”其所作所为也践行了这一准则。1944年,黄宾虹在上海举办第一次画展,只有一张作品卖出。他将这位买家认作知己,追着他连送了好几幅画,而这人正是翻译家傅雷。黄宾虹的送画并非一厢情愿,在世人尚不认可他的艺术成就之时,傅雷以“广收博取”“登峰造极”等词盛赞其绘画,二人的故事颇有“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”之感。
同时,黄宾虹待人真诚,面对施以援手之人同样予画慷慨。他在上海与艺术家陆抑非做邻居时,曾借用其用剩的秃笔画画,为表感谢邀请陆抑非上楼观看他的画作,并开口道:“你看看我画的这些山水,你如喜欢,尽管取走好了。”
04
斯坦因:收画人生赢家
艺术家送画一事并非罕见,但往往也“挑人”。最受欢迎的一类送画对象,便是“富可敌国”且颇具话语权的收藏家。
20世纪初的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,无数艺术家不远万里奔赴于此。而这些艺术家最爱去的地方,除了藏满艺术珍品的美术馆、博物馆,大抵就是收藏家斯坦因(Stein)家族的宅邸了。与艺术家私交甚笃的斯坦因兄妹获得了诸位名家画像,其中便包括毕加索(Pablo Picasso)与马蒂斯(Henri Matisse)的作品。
05
泰勒:献画纷至沓来
此外,泰勒本人也是一位颇具审美的收藏家,拥有梵·高(Vincent Van Gogh)、雷诺阿(Pierre-Auguste Renoir)等多位艺术明星的作品。面对这样一位貌美而具有影响力的藏家,不少艺术家纷纷主动献画,大卫·霍克尼与劳森伯格(Robert Rauschenberg)均在其列。
大卫·霍克尼《花瓶中孤挺的花朵》,石版画,116.9×82.6cm,1985年(曾属于伊丽莎白·泰勒收藏)
罗伯特·劳森伯格《无题》,丙烯酸、石墨和织物拼贴,97.7×60cm,1990年(曾属于伊丽莎白·泰勒收藏)
06
列侬&小野洋子:艺术促成爱情
不少艺术家眷侣的爱情故事中都少不了艺术品的角色。约翰·列侬和小野洋子初识,列侬回忆:“她做了一个叫‘舞蹈行动’的事情,各式各样的卡片每天从我门口送进来,上面写着‘呼吸’(Breathe)、‘跳舞’(Dance),还有‘看着所有的灯,直到黎明’(Watch all the lightsuntil dawn),我被这套知识分子的玩意儿还有整个前卫艺术搞得非常烦,有时候又喜欢,有时候又不喜欢。”不久之后,二人便心意相通。诸如此类的艺术家爱情故事不胜枚举。
安妮·莱伯维兹《约翰·列侬和小野洋子》,30.5×30.5cm,1949年
07
佩吉·古根海姆:错送波洛克
予画者愿送,也需受画者有相当的审美水平方可有福消受。著名收藏家佩吉·古根海姆(Peggy Guggenheim)曾受艺术家蒙德里安(Piet Mondrian)点拨,大量收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(Jackson Pollock)的作品。同时身为艺术商人的她渴望这批作品某日大火,却未曾料想这些画根本卖不出去。着急搬往欧洲的古根海姆女士无奈之下只得免费赠送,但不少人却连赠画都一一谢绝。
08
达明安·赫斯特:社交网络送画
到了互联网时代,艺术走下神坛,艺术家与普罗大众的交互玩法已花样百出。借助社交网络为依托,送画成为艺术家与观者互动的有效方式。
达明安·赫斯特(Damien Hirst)曾在自己的Instagram上发布照片,自己穿着粉红色的Calvin Klein拳击短裤和袜子,背景是其粉红色点彩画。他配文道:“我做了一系列版画,以支持蛇形画廊。对此照片提供最佳文案的人可以拥有版画。”
09
贝浩登:大皇宫寻艺之旅
巴黎大皇宫和贝浩登画廊在去年十月举办了一场寻宝游戏,名为“Wanted!”。贝浩登代理艺术家的20幅作品被藏在大皇宫宫殿中,如果参与者找到一件,就可以免费带走它。村上隆、丹尼尔·阿尔轩(Daniel Arsham)、艾米丽·梅·史密斯(Emily Mae Smith)和JR的作品均在本次寻宝之中。活动按50分钟一时段进行划分,每个时段最多可容纳500人,总共持续48小时。
艺术家村上隆位于其展览现场
巴黎大皇宫
乔纳森·塞兹:艺术是情感交易
丹佛艺术家乔纳森·塞兹(Jonathan Saiz)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艺术,因此他决定免费赠送一万件自己的作品。他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创作了边长两英寸的素描、绘画和雕塑作品,在其展览“Eyes On”结束后,他将这些作品拆下包装,分别赠送给一万名不同的观众。
“捐赠这一万幅艺术品仅仅是一个宏大乌托邦梦想的开始。在这里,艺术和文化自由地流动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被爱和被看见。”对塞兹而言,赠画过程是“一种情感交易,而不是金钱交易”。
纵观上述案例,前有明码标价,只卖不送;后有拒绝高价,只送不卖;而到了互联网时代,送画则超越了单纯的交易行为,成为画廊或艺术家为自己营销造势的方式。
然而无论是“抠门儿”的白石老人、随心所欲的市场遗珠常玉、生前寂寞的黄宾虹,还是被古根海姆女士错送的波洛克,尽管不少大师生前的清贫处境都令人唏嘘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艺术品交易的蓬勃发展,真正的好艺术最终还是得到了市场的检验与认可。